一座城市的记忆,蕴藏在一条街巷里。
问:我们在城市改造升级和营销的过程中,如何扩散和衍生运用IP?
李震:今天的时代,对于艺术家和设计师是很好的时代 。景观学系主任丁圆先生,公共艺术家、博士生导师 、
“上个世纪80年代,公共艺术是“城市雕塑”的概念,新世纪以来,形式才越来越丰富多元。
“生肖34较大的特点,是单一的图像进行四方连续,二方连续的延展。该项目邀请国内34省市及地区的一线中青年优秀设计师,以翌年的生肖为主题,用图形及当代化的语言,表现传统的生肖文化,把在地的超级符号作当代化的应用,反应当地的文化,特征及风土人情 。生肖34发起人陈旭亮先生,北京国际设计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斯先生,北京国际设计周城市更新研究中心专家康文玲女士,视觉中国设计社区项目经理王丽女士,筑龙学社主编丁艳女士等,齐聚北京,共同探讨文化IP与城市公共艺术。新时代的年轻人,崇尚个性,追求自我表达,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让传统文化与新时代潮流不断碰撞,以自己的语境,重塑传统IP形象,延续文化认同感 。跨界设计师、
陈旭亮:威海是座美丽的城市,希望参赛者多出好作品,威海是少有的,你们也是少有的。
问:对参加中国威海属相街文创设计大赛的创作者们有什么样寄语?
李震:属相文化根植在我们每个人的血脉中,希望年轻人更多的关注属相文化,发挥创造力,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 。
10月28日,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
丁圆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景观系主任
丁圆先生从“当代艺术视野下的城市更新”“城市更新中的艺术力量”“工业遗迹离不开艺术“及具体案例来阐述艺术和城市更新的关系。
时间不会终结,历史不会终结,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个场地,对待每个场地赋予我们的力量 。
中国威海属相街文创设计大赛,由威海市环翠区城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指导,威海市环翠区环晟商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办公室联合主办,北京国际设计周有限公司承办,视觉中国设计社区作为大赛支持平台,已于10月14日启动并上线,我们探究当代语境下传统文化IP转化的热情不曾止步 。
“艺术并不能解决城市发展中的所有问题,但艺术的视野往往能给人独特的 、
“中国威海属相街文创设计大赛”以“十二属相”为基点,“IP赋能城市更新”为话题,针对十二属相IP形象设计,国潮文创产品设计发起创意征集,聚焦十二属相视觉形象 、工业遗迹是重要的时代产物,艺术创作与大工业遗迹相结合,较大限度挖掘和叙述历史基地的价值和记忆,通过记忆的打造再衍变空间的真实的价值,对许多工业符号进行创意性的艺术演绎,从而唤醒历史记忆和传承展望未来,在这样的历史场所中,我们的生活是与之紧密结合的 。
陈旭亮 北京喜堂主理人,生肖34发起人
陈旭亮先生给我们详细介绍了生肖34项目的缘起,IP发展及产品开发过程。
中国有很多传统的文化和内容,有些因没有与当下人们的生活发生关系,被自然淘汰,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文化及非遗的内容,需要有人保护并推动其发展。城市更新的不同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对城市更新的要求是不同的,通过艺术的方式打造城市IP,再扩展成城市整体的IP。今天的我们是否有能力去扮演这样的角色?当然属相文化不会被淘汰,它是我们东方人与生俱来的身份特征,仍然融在我们的日常中,我们在新时代的语境下怎么通过艺术介入活化传统IP呢?”
李震先生以青年设计100与同仁堂知嘛健康合作产品开发为例,阐述IP的交流属性。
工业遗迹的更新离不开艺术。
陈旭亮:每一个人都是生肖行走的代言人 。自豪感的时候,会自发的使用并推广,这也是IP强烈的交流属性 。
生肖34的概念缘起于我们做的“生肖有礼”作品征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