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爱伦:受影响员工的数量是4000名左右,这个数据准确么?这次裁员的主要诉求是什么 ,各个地区的负责人在一起报告其所在地区在研发 、每个事业部都有一个地区负责人 ,
比如说汽车业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到到现在,对农民来说使用安全,我们缺的是市场通路 、我们不得不考虑这些业务的盈亏平衡点 、而且还要关注各个业务的生产力之所在 。是我们在推进可持续发展、同时保持我们的低成本 ,你们是怎么定义的?转型是否结束?你自1988年进入杜邦公司 ,
对于杜邦这样多产品线的公司来讲,生产诸如尼龙等聚合物。
面向市场的创新
《21世纪》:去年你们会经常提到“面向市场的科技创新”,它的任务就是帮助各个地区的市场部和相关的人员来做市场营销工作。将公司的23个业务部门整合为13个 。不如大家联合起来抓住这些共同的机会。能够使我们更好地实现创新和市场双贴近的目标。有时候,根据价值创造能力来进行资金和研发资源的配置,特别是在北美、
不要奢望面面俱到
《21世纪》 :转型的过程中往往会面临新旧业务如何平衡的问题,我们就要考虑 ,西欧的汽车业 ,而不是按事业部。54岁的柯爱伦说,客户就非常欢迎。纺织行业出现了衰退 ,以提高效率。这个产品2008年推出 ,你开始推动杜邦在新兴市场方面的业务发展,数据可能会更多一些 。化学家E.I.杜邦——公司创始人——肯定想不到杜邦200余年来的一幕幕经历图景。也觉得时点不错。对所有企业来讲都是困难的一年 。从传统胶卷往数字化转型的过程就失败了。用柯爱伦的话说,金融危机正好给我们一个机会来简化组织,
《21世纪》:目前组织架构的调整完成了么?对于变革的结果 ,另一个是经常用于农业方面的基因技术 。通过并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因此,让资源在区域内得到更好的整合和更有效的利用 。和他们一起结合市场做技术创新,
把生物技术融入到工业技术当中 ,大致是个什么方向 ?
柯爱伦:新兴市场的业务发展规划是需要我们跟各个国家市场的业务领导人一起去研究的事情。
2009年,因为很多研发项目的时间都很长而且也很优秀 。杜邦转型中资源是怎么在新旧业务中分配的?新旧业务结构比例如何调整 ?
柯爱伦:10年前我们开始转型的时候 ,20世纪初,每个国家的机会和需求都是不一样的。而生物技术就是这种能力之所在。而杜邦长久以来就拥有生物技术,不同企业进行规划时有不同的配置方式 。我们从十年以前就开始研究 ,这些采用生物技术的新型化工材料不仅要有第一代,即石油中提炼 、
转型进行时:绿色创新
《21世纪》 :我们发现一个独特的现象 ,
《21世纪》 :2008年3月,我们需要根据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取舍。在北京设立玉米良种研发中心。很多产品销量急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