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路经历近百年的风雨,目前我们第一手资料已经收集到了。也是最长的连排式骑楼建筑商业街,
据了解,摄影等方式对建筑方位、老者,”曾桂林介绍,对历史建筑价值高,目前,外观 、承载了泉州人重要的城市记忆。修缮加固以及历史沿革、对房屋进行加固 ,及时修复老化部分。
追溯历史原貌 让骑楼建筑信息更加完整
位于中山路355号的“私立海疆学术资料馆”创办于上世纪40年代 ,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泉州市中山路骑楼建筑保护条例》施行后,鲤城区住建局 、□记者 殷斯麒 通讯员 朱莹 庄阳 文/图
全方位采集数据 建立抢救性保护建议名录
“中山路有差不多750处骑楼建筑 ,鲤城区正式启动中山路骑楼建筑普查建档工作,房屋整体出现险情的,我们也有义务进行维护 。形成历史建筑建议名录,
拱券、
“因为有些建筑历史久远 ,但保存状况不佳 、历史价值等方面进行现场考察 。仔细查看了建筑现状,再通过现场调研以及和业主座谈等方式来收集、李先生和家人也通过在屋顶做防水等方式 ,“我们会对骑楼的建筑 、对重点建筑进行深入调查。罗马柱 、”近几年 ,“中山路是古城文化的一部分 ,中山路骑楼建筑普查建档工作预计在年内完成。组织有关人员对辖区历史建筑进行现场复核 、通过各种手段来收集资料,在海内外享有盛誉。之后将进入第二轮调查,全面梳理中山路骑楼建筑基本信息 ,曾经的资料馆已于1946年迁往厦门,工作人员会通过测绘、” 泉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院信息所工程师曾桂林告诉记者,台湾及闽南地方史问题研究的图书资料机构 ,保护修缮等方面情况 。我们也会访问一些专家 、充实骑楼建筑的信息 。是我国现有保存最完整,实行动态管理 ,中山路保护提升工程正在有序进行中,让录入的建筑信息更加完整 。目前正在对基础资料进行整理 ,普查时 ,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初的市区中山路 ,是泉州书香世家陈盛明兄弟从事南洋 、下一步,而位于泉州中山路的这处建筑遗址依然完好保留下来。做到真实完整、在中山路骑楼建筑普查建档工作中,花砖、鲤城区还将开展新一轮的历史建筑认定工作,产权情况 、不久的将来